一大批国字号的大校大院大所和大科学装置落户在江淮,合肥是全国“唯三”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“安徽版”的创新发展战略清晰而有力,创新基因在灼烧,创新力量在涌流,这个过去的农业大省要抓住机会,在工业文明时代创造新的辉煌。
历史上辉煌的农业文明,留给安徽人巨大的文化和精神财富,进入工业文明时代,人的观念、意识也需要持续升级,适应全新的发展态势。
3月6日航拍的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的国家大科学装置 “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”园区。目前整个园区已全部建成,正在进行绿化收尾工作。通讯员 赵明 摄
1
安徽,曾经的农业大省,如今是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。
摊开2021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“成绩单”,表现亮眼——全省生产总值.2亿元,比上年增长8.3%,两年平均增长6%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关口,经济能级和人均水平迈上新台阶。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、新兴产业聚集地、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这“三地一区”,为安徽提供了丰沛的高质量发展动能。
沐浴新时代的阳光雨露,一代代人接力播撒的产业种子片片成林、满目葱茏,潜力和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成长的体量与质量。发展势头好、活力足、成绩大,但不能歇气,而要凝神匀息、格外抖擞,攻坚克难、爬坡过坎——安徽还是发展中省份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省情,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“蛋糕”做大做好是重中之重。
未来已来,中国人正在以极高的热情和效率拥抱全球化,社会随科技进步而进步,人民生活水平随产业的跃升而跃升。安徽有很大的优势、潜力,成为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最不可忽视的版块力量之一 。这个农业大省,是孕育发展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农业文明的核心地区之一,如今,正实现高质量发展、迈向更高能级的现代化,必须踢开一些观念意识上的绊脚石。
看清这一点,我们先从当今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变化——古老农业文明向全新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中国故事讲起。
2
众所周知,中国创造了数千年来处于世界“第一方阵”的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。
中国是水稻的发源地之一。浙江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距今7000余年的大量稻谷遗存,同属新石器时期的我省凌家滩遗址的红烧土块中,稻壳稻草已经作了掺和料;稍晚一点的含山大城墩二里头时期的地层中,发现过成片堆积的炭化稻谷,还是籼型和粳型两种。粟、大豆、荞麦、茶叶、蚕桑……这一大批农畜产品的故乡都是中国。
必须向勤劳智慧、勇猛坚毅的先祖们致敬,他们艰苦卓绝开发农业的历史,超过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史。
“神农教耕,生谷以致民利”“后稷施百谷”“螺祖教蚕桑”……这些传说故事代代流传,表达的正是后人对这些筚路蓝缕、以启山林的古代劳动英雄的敬仰尊崇!
一片片“狐狸所居、豺狼所嗥”的遍布荆棘杂草的荒地,被开垦成沃野良田,滋养文明的芽叶破土蔓生,织成万紫千红的锦绣中华。这些土地大部分处于适宜农耕的北半球中纬度温带和亚热带,长江、黄河、珠江、淮河等条条大河川流不息,四季分明、雨热同期,草原、旱作与稻作等不同类型农业相互补充。先祖们歌于斯哭于斯,用炽热的生命智慧酿造出多姿多彩的文化,文明源流相互撞击、交织、融汇,共同汇聚成中华文明数千年而未断流的大河,一路浩荡奔流到今天。
自“秦王扫六合”开始,有着强大中央政府、延续郡县制的大一统政治,就成了绝大多数人命运所系、利益所在、人心所向。 “民为邦本”“食为政先”“治国先治吏”“德法共治”……这些古老的政治智慧,连同家国同构的文化心理、休戚与共的群体意识、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等,像一股馨洁明澈的文化清流,汩汩流淌到今天。
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 ”百亩之田、五亩之宅,中国人辗转其间,精耕细作,养生送死,抚老立幼,向着循环的天道自然汲取力量、感悟智慧,精神飞举时超越现世、观照古今。人们非常重视教育,教育“有教无类”,实行科举取士,不拘一格揽人才……
文章来源:《钛工业进展》 网址: http://www.tgyj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311/1513.html
钛工业进展投稿 | 钛工业进展编辑部| 钛工业进展版面费 | 钛工业进展论文发表 | 钛工业进展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钛工业进展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